唐太宗晚年挥之不去的惆怅,留下最终的遗憾,武则天成就了他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唐太宗晚年挥之不去的惆怅就是太子的废立,留下最终的遗憾。对自己死前皇位的托付一直放心不下。他没有父亲高祖临终托付让人的快慰,反而忧心忡忡。

长子李承乾、四儿子李泰、第九儿子李治,都是他和长孙皇后所生的嫡子。为了让儿子们不走他的老路,对太子之立,唐太宗早早就着手了,但太子李承乾不争气,一是亲近佞人,二是放荡不羁,三是纠集党羽,密谋起反。

唐太宗无奈在贞观17年,把太子李承乾废掉。此时的太宗心中最为满意的是四子魏王李泰。但孩子的舅舅,也是朝中的权臣长孙无忌坚决反对,力推九子晋王李治作为太子的候补人员。唐太宗权衡了半天,如果立李泰为太子,太子之位有通过经营得到的嫌疑。

所以太子之位,没有一个祖宗之法来约束,更能让后世来效仿,唐朝的帝王传承终不能和平代承。唐太宗决定听从众臣的意见,立九子李治为太子。

对软弱的李治,性情温和,总感觉李治是天赋不高的儿子。当上了皇帝,唯恐对大唐的基业难有作为。为此太宗想另立第三子吴王李格为太子(根据嫡长子继承制,应立二儿子。但二儿子楚王宽早薨),因为李格的性格很像太宗。

唐太宗的这个想法,当然要受长孙无忌等权臣的集体反对。在唐朝嫡庶天隔的年代,不坚持嫡长子继承法则,日后皇位的传承仍为无可遵循的原则和制度。至此,唐太宗不在为太子废立之事而为难,只能一心一意培养李治。

为了李治能树立好太子的威望。太宗废掉李承乾和幽禁李泰之后,对其同党也进行了彻底地清洗。同时,让重臣和能臣到东宫任职,和李治培养感情,融合关系,为未来李治当好皇帝铺好路。此时,太宗亲自东征高丽,也全权让太子监国。

短短的几年,到贞观21年,太宗疾病缠身,久病难愈,不相信长寿丹药的李世民,久病乱信医,最终迷恋上了长寿金石丹药。又过了两年,于贞观23年,太宗李世民因吃方土炼制的仙丹,可能中毒太深而暴亡。

太宗在临死前也像高祖一样,把长孙无忌和禇遂良叫到床前,托以后事,心里始终还是对李治放心不下。

唐太宗终其一生来说,是个圣主贤君。他时时以隋为为鉴,注意善始善终。晚年挥之不去的惆怅,虽然留下太多的不如意,后来李治在武则天的帮助下,保持了贞观遗风,成就了太宗最终的遗憾。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