拥有千万粉丝的杭州网红老师谈诗词:带着情感诵读,让诗词更有温度

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丽珍

学古诗、古文,是一件让很多家长“头大”的事。买本书念给孩子听,或者干脆死记硬背?这些讲究平仄押韵,推敲出来的精妙文字,如何才能更好地入脑入心?

2019年,丁兰实验中学语文教师王杨军在短视频平台创建名为“语文山水”的账号,将田园自然、人生哲学、生命教育等巧妙地融入教学,让富有诗意、新奇有趣的山水课堂成为现代“快餐”教育中的一股清流,获得网友好评,如今已有超千万粉丝关注。


(资料图)

在日常教学中,王老师一直把古诗词作为语文教学的底色。那么该如何学好古诗词?他提到了很多实用的技巧。

首先,建议从接触古诗词开始,每个孩子都应该学会诵读。

“小时候可能没有理解力,但通过诵读,能将古诗词化为血液。”这样做短期内虽然看不到功效,但年岁渐长,有了亲身阅历后,某一天会突然想起曾经诵读过的诗句,内心产生共鸣,瞬间就会明白其中的妙趣。

在教学中,王老师要求学生每天早上都要诵读,“时间充裕,晚上也可以安排一点时间。”每次诵读时间不必太长,陌生的诗词一天一首就已足够,“再多会成为负担,导致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锐减,适得其反。”

经过几年教学经验的积累,诵读的方式,王老师不建议轻声细语,“轻声读很多遍,记忆仍不深刻,大声读几遍,可能就能默写了。”

高声诵读只是基本要求,诵读时要代入情感。对于年龄偏小的儿童来说,细腻地把握每一句诗歌的思想,可能略有难度,试着把握整首诗歌的感情基调还是能做到的。“比如前半首彷徨迷茫,后半首释然欢悦,基于这些基础的情感低调,再配上合适的语气语调。”

在诵读之外,还可以配上肢体语言,便于更好地呈现诗歌内容。“比如杜甫的《望岳》,诵读时想象自己正在眺望远方,眼神也做出调整,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会更深刻。”

更高的要求,是将诵读置身于相应的环境之中。“比如描写春景繁花盛开,秋景落叶缤纷,在对应的季节诵读,会更有感觉。”

学会了如何诵读,还要立足于理解,可以通过同学间的切磋交流,向老师提问请教,加深对诗歌的理解。“一首诗歌如何把握住重点?回到作者当时写作背景很重要。”王老师发现,目前市面上很多赏析类的书籍,对于诗歌背景介绍比较少,而设身处地回归作者人生境况,对于更深刻地体悟诗歌内涵非常重要。

对于更高年级的学生来说,可以尝试诗歌主题阅读,对同类主题、同一作者的作品进行联读。

“山水诗、边塞诗、闺怨诗……分类联读,对整体风格会有把握;对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联读,可以借助作者的生平经历,加深理解。”比如杜甫、李白、苏轼的诗歌在教材中频繁出现,可以把诗歌根据作者的人生轨迹进行排布,对作者语言风格会有更直观的感受。

最后一点,王老师希望同学们在古诗词学习上能更为系统,其中《唐诗三百首》就是一本合适的书籍。

“很多人从幼儿园就会读《唐诗三百首》,只挑选一些来鉴赏,比较随机,属于浮光掠影式的,认知也零碎片面。”王老师发现,虽然有些唐诗比较艰涩,或者乍一看不符合现代价值观,但细读之后,发现每一篇唐诗选入,都是有过精细考量,总有它的亮点。“可以从初一开始诵读《唐诗三百首》,每天一首,细水长流,做到系统全面地掌握。”
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
关键词: